专业原创精品说说!

当前位置:首页 > 美词佳句 > 历史诗文 > 本文内容

周顺昌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2-05-06 05:49:40 源自:www.yilonglh.com 源自:天天句子网 阅读()

求一片作文和文言文翻译,急!

《孙征君传》翻译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自负有着经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十七岁,在万历二十八年考顺天乡试考中。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地名)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用严厉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御史和巡抚都交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着以保护他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

到了清朝时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搬家到新安,已经渡过河(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奉送给他,逆(此字难解)率领子弟耕种,四方来求学的人,愿留下来的人,也授给田地让他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是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这样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估计他们是想反清复明)?”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死了,享年九十二岁。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奉祀孙奇逢,而容城的同刘因、杨继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忆起在学宫祭祀,天下无论知与不知,皆称孙奇逢为夏峰先生。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开始自己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进入死亡的次数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因此学贵知命而不惑。”孙奇逢论学的书很多,他的品质操行,学者们都记述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单单记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当高阳孙承宪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宪两次被起用两次被罢免,到头来无所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是这样吧。

奋斗

品一杯香茗,舒展一下疲惫的身体,闭眼静静享受,这美好的大学时光。

这等生活是如此悠闲,这等生活有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少年之时,哪有闲情听宿友大谈八卦?气盛之时,打盹也被看成是打发光阴。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崭新的生活;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冲向顶峰的动力。正如富强的中国一样,我,与许多不计辛劳的人,一起跨入梦想的殿堂。

心中的空地交予回望与畅想。结草衔环,无数的身影与笑貌浮现在脑中。若论能奋斗至今的原因有三:父母,老师,自己。可能有人对我列出的嗤之以鼻,认为其他的更为重要。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重要的事在重要时刻就会突现出来,而我对此三种因素有特别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谢之念。

春风吹过去,夏蝉又鸣叫了,虽万事万物在不停息的运转、变化,然一直在我们的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最是难忘,我们心情低落,父母比我们还颓废;最是难忘,我们身体有状况,父母比我们还茶饭不思。父母正如阳光雨露一样哺育我们。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刚踏入大学的人来说,中高考时父母的紧张感已深烙于我们心中。所谓啃老族,不仅仅指在财力、物力上,至少,我认为,在感情上,我们欠了父母一大笔债。把我所拥有的都给你,你的悲伤就是我的痛苦。父母并非只是嘴皮上说说而已。真心付出了,他们无怨无悔,我们有所愧疚。

估计,我奋斗至今,对老师抱有感情颇深。正所谓严师如严父,名师出高徒(并非自诩)。在鸟鸣啾啾,树阴丛丛的小道上,遇到一些谈笑风生的师生,相对于如今的师生相接触较少来说,我真怀念恩师。有时,发现自己的身上的确有一些原来老师的影子。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言语交涉。就现在择选的专业来讲,我都觉得自己是某些老师的复本。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和蔼的;无论是相遇较早,还是相见恨晚;无论是相处较短,还是相待较长,老师就是老师,无论所有的细节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当我遇到挫折、困难时,老师总是安慰、鼓励我。有时老师也与同学们打得火热。有时恩师教学方法格外有特点,能够即时地鼓励、奖励我们。我的一位英语老师说,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切勿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这样一来,我的那些老师们之所以魅力十足,是因为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给予了诸如我之类的学生们高尚的品德及无价的人生哲理。

再次,感谢自己。勇敢的奋斗主角乃是自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享受了不少的荣誉,获得了不少的快乐。然而,承受了好些的痛苦,承受了好些的不安。面对无穷的困难和接连的窘境,我们坚持奋斗。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紧握拳头,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身的品质。也曾颓废无奈过,而信心的拥有则是至今风云叱咤的任何一人的财富。能够在人生的长河中,持一柄长桨,扬一股白帆,悠闲地欣赏岸边的风景,作为掌舵人,决定方向的人,夸大点说,是值得尊敬的。

又呷了一口茶,拉开窗帘,沐浴着美好的晨光。一日之计在于晨啊!一生之计在于少年!奋斗到这一阶段,并非为为人生的超颠峰了。一谚语曰:这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逝去的终不会回来。辉煌只是以前得荣誉,努力过也就不甚后悔的。

现在,我们前进的舟已扬起了帆,而在长河中向前行进时,一定程度上是顺着风的。那些好的政策,良好的社会条件及风貌,博学的老师及可爱的同学。似乎在此之前,奋斗是只顾粗略的欣赏岸边的风景,而忘了天空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

获取的或许不可能很多,感谢的或许很少。一直需要并必定要坚持的是丰富知识与经验。一直奋斗,目的并非能够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并非是为能够有一个安心、无波澜的家庭。有人会经常问:人,生在这个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科学的总结,为了满足感与成功感。诗意的回答,只不过是做个过客。人在世上,匆匆一过,唯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生活充实。

因而,在人生这张白纸上,我们已经绘了一些背景,或彩色,或灰白。就像普通的烹饪一样,需要加菜,加调料。或许奋斗的一些小目标已定,但一直需要的一定是努力。

后记:不知如今社会上的学习风气如何,只为,生命如此可贵,人生如此短暂。他人是无所事也好,优哉游哉也罢。投入性的去学习,去钻研去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小草也能是一大片的土地充满生机。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2]。少倜傥[3],好奇节,而内行笃修[4];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5],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6],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7]。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8],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9],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10],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11]。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12],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13]。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14]。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15],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16],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17],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18],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20],以国子祭酒征[21],有司敦趣[22],卒固辞。移居新安[23],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24]。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25],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26]。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27],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28]。其治身务自刻砥[29],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30],使自力于庸行[31]。其与人无町畦[32],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33],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34]。

鼎革后[35],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36]:“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37]?”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38],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39],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40],学者谱焉[41],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42]。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43],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44],其殆庶几耶[45]。

[1]孙征君:孙奇逢字启泰,一字钟元,明清之际学者,明亡后隐居,清廷屡征不出,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2]北直:即北直隶。旧称直属国都的地区为直隶。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以直属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留都”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北直隶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小部地区。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3]倜傥(tì tǎng替倘):豪放洒脱。[4]内行:居家的言行。笃修:诚恳而美好。[5]著功烈:行显赫的功业。[6]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明万历进士,天启时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党领袖之一,后魏忠贤派人往捕,投水死。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进土,官至吏部郎中,后被革职,与高攀龙等同讲学于东林书院,世称“高顾”,亦为东林党领袖之一。[7]名义:名节。[8]叨“通“饕”,贪焚。叨秽者:指贪官污吏。[9]杨涟:字文儒,号大中,应山(今湖北省应山县)人,曾上疏数效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狱,死于狱中。左光斗:见前《左忠毅公逸事》注[1]。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因疏劾魏忠贤下狱,死狱中。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为魏党诬陷被捕,死于狱中。[10]鹿正:明末文学家鹿善继之父,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曾倾家营救杨涟、左光斗,时称鹿太公。张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人。杨、左之狱起,孙奇逢、鹿正及张果中商议,募捐得数千金,入京营救,杨、左死狱中,营救未成。后周顺昌被捕,孙又筹金数百加以营救,周顺昌死,孙乃以筹金为办丧事。[11]范阳:古郡名,辖区相当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区。容城、定兴、新城俱属古范阳郡。烈士:古时指有志功业,壮怀激烈之士为烈士,与今义不同。[12]孙承宪:字稚绳,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万历进士,天启初,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包括顺天、保定、辽东等地),后为魏忠贤排挤去职。祟帧十一年清兵攻高阳,孙率家人守城拒敌,城破自杀。经略:明代有重要军务时,特设经略,负责一个地区的军务。[13]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东南)人。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明末文学家。万历进士,曾支持东林党人的斗争。明亡,清兵攻定兴,城陷被害。著有《无欲斋诗抄》等。[14]疏请入见:上疏请求进京见驾。[15]台垣:台院,即御史。当时御史黄宗昌、巡抚张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荐孙奇逢。交荐屡征:交相推荐,屡次征聘。[16]职方:官名。当时在兵部设职方司,掌管疆域地图等。赞:辅助。[17]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五公山:在易县西。[18]教条:劝谕性的条规。[19]弦歌:古代读诗,用王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20]国朝:古人称本朝为国朝,此指清朝。[21]国子祭酒:学官名,为旧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持人。[22]敦趣(cù促):即敦促。[23]新安: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24]百泉:在河南辉县西北的苏门山麓,为休养游览胜地。[25]水部郎:工部属员,掌水利等事。马光裕:字绳诒,山西安邑(今运城县)人。奉:奉送。夏峰:苏门山诸峰之一。[26]聚:村落。[27]象山:陆九渊字子静,江西金溪人,曾讲学于象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世称象山先生,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也讲理,但不承认程朱所讲的客观绝对的“天理”,而主张“心即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阳明: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曾居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强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认为封建伦常道德观念,都是人生而有之的禀性(即“良知”)。王阳明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明中后期形成学派,影响很大。[28]和通:融和贯通。朱子: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主张存在客观绝对的“天理”,而“天理”的内容又不外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维系封建的纲常秩序。朱熹的学说源于北宋程颢、程颐的学说,故与二程之学合称“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被尊为官力哲学,影响极大。[29]刻砥:刻苦磨炼。[30]开:启发。[31]庸行:日常行事。[32]町畦(tīng qí厅其):界限。“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33]牧竖:牧童。旧称童仆曰“竖”。[34]阴为之地:暗中为他留下余地,不过分逼迫。地:地步,余地。[35]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36]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37]吾侪(chái柴):我辈。[38]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宋元之际学者,著有《静修集》。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嘉靖进士,以纠劾严嵩被害。[39]分:料想。[40]质行:品质操行。[41]谱:记述。[42]荦荦(1uò洛):分明。[43]孙少师:即孙承宪。少师一般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44]“介于石,不终日”:语出《易•豫》。“介于石”,《说文通训定声》认为“介”假借为“扴”,《朱子语类》:“介于石,言两石相摩击而出火之意。”[45]殆:大概。庶:差不多。该句意为孙承宗的遭遇大概就近似《易》所用“介于石,不终日”吧。

此文表现孙奇逢不畏权奸势焰的刚直正义的品格和明亡后拒不仕请的志行,也多少寄寓着作者的民族感情。文中颂扬孙坚持陆、王、朱子之学,立身孝义,则表现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

方苞倡言“义法”,尤为讲究剪裁取舍,对人物传记,更强调去粗取精,舍其“末迹”,著其大节,以精当的材料,表现人物主要的精神品格。对于记人记事之文,这确是一个可取的原则。此文及以上叙陈驭虚、钱澄之事迹等文,均取此原则。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始终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父辈们用双手在荆棘中开创的路,需要在千千万万代子孙的努力中坚持,在坚持中开辟新纪元。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树立起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中,用行动与汗水去兑现自己的承诺。

“理想是现实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它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人的精神支柱。”《中学生道德修养读本》中这几句简单的话语概括了理想在生活中的意义。有位哲人说过“人不能对生活失去希望,希望是生命的阳光;人更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生命的导航。”由此可见,理想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若是在暂时丧失信心时,仍然坚持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那么也会重燃希望之光,理想是心灵的翅膀,是生命的导航。掌好自己手中的舵,就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曾经站在历史的交岔口上,如今我们成了跨世纪的一代人。身上肩负的再也不是家中两袋大米、几瓶黄油的责任,我们正肩负着祖国的明天与未来。2020年,是令国人振奋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完成了几代华夏儿女的心愿,中国申办成功2020年奥运会;中国足球出线了;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2020年,在世界的纪事录中,“中国”一次次被13亿华夏儿女叫喊着,被世界人民认同、支持着。祖国走出了它那苦难耻辱的历史,走向光辉的明天。可当我们静静思索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时,就不难看出这是几辈中华儿女不断坚持、努力的结果,他们凝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而今终于实现了。我想正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理想执着的追求,点滴积累,才会有伟大的成功。

可要是再想想,倘若当年申奥失败,击垮了全国人民的信念,中国人民,为此放弃希望,放弃争取,放弃努力和将来的一切可能,那么相信1992年北京的不眠之夜还会重演,2020年也还会是令中国人遗憾的一年;中国足球几十年没有出线,若是所有足球教练、运动员、所有支持足球的国人一味为之伤心、为之失落而丧失再次进军世界的勇气,2020年还会是令中国人遗憾的一年;中国加入世贸,形象地说盼这天中国人已从黑发盼到了白发,若是一次次谈判,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满怀希望的期待,一次次落空,中国人放弃了自己的努力、目标,那么2020年也还会是令中国人遗憾的一年。然而伟大的民族顶着巨大的压力,战胜了一切,赢得了成功。我们的民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迎来了历史的新纪元,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骄傲、为之振奋。

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放眼看看现在社会有多少有志气有抱负的优秀青年,他们都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李云迪从小就有理想成为国际一流的钢琴大师,经过13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7岁时获得了素有“钢琴奥运”之称的肖邦钢琴比赛金奖,成为“中国的肖邦”;成会明拥有一个让电动汽车跑遍世界的绿色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与小小的纳米成了朋友,在近20年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合成了大量的纳米纤维和单壁碳纳米管,在纳米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复旦大学毕业的王长田立志要建造“中国的时代华纳”。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探索与努力,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市场,《中国娱乐报道》、《世界娱乐报道》、《中国音乐风云榜》都“火遍”全国近百家的电视台。无论是李云迪、成会明还是王长田,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十几年辛勤努力付出的回报,他们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与表率。

然而,如今也有一部分中学生,他们拥有理想,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在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却向困难低了头,甚至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位女高中生,成绩优异,却因高考录取单上没有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早早结束了自己如花般的生命,可实际上是公布单上遗漏了她的名字,但当录取单送到她家时,她却已经长眠于地下了。这令人心痛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如此轻意放弃了生命,一点点小挫折都可以击垮她,是因为她没有强大的理想支柱。中学生的理想正处于形成期,而理想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我们正站在人生画卷刚刚展示树立理想是人生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每一次失败和每一次成功,“胜不骄、败不馁”。我们要将生命旅程中的挫折、失败看作成功的阶梯,有句歌词写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理想不等同于一次成功,更不是一次失败所能击垮的,它是人生的一种信仰,是人用决心、毅力、坚持筑成的金字塔,我们谁也不无法逃掉垒筑我们各自心目中的金字塔时所付出的汗水与眼泪、没有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丰硕的回报。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我们的不平凡在于我们经历了中国伟大的转折;我们的不平凡在于我们跨越了一个世纪,并且肩负着新世纪赋予的重任。而我们的不平凡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必须经得起历史的重担,必须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一路长扬理想的风帆,远航的船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再多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伟大的勇气所折服,被坚定的信念所击败。坚持,坚持,再坚持,理想意味着千百次跌倒后的站起来,意味着风雨过后的彩虹,意味着眼泪、汗水后的成功。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入也[2]。少倜傥[3],好奇节,而内行笃修[4];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5],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6],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7]。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8],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9],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10],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11]。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12],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13]。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14]。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15],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16],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17],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18],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20],以国子祭酒征[21],有司敦趣[22],卒固辞。移居新安[23],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24]。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25],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26]。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27],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28]。其治身务自刻砥[29],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30],使自力于庸行[31]。其与人无町畦[32],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33],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34]。

鼎革后[35],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36]:“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37]?”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盛同祀[38],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39],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40],学者谱焉[41],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荤荤大者[42]。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43],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44],其殆庶几耶[45]。

[1]孙征君:孙奇逢字启泰,一字钟元,明清之际学者,明亡后隐居,清廷屡征不出,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等。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2]北直:即北直隶。旧称直属国都的地区为直隶。明永乐迁都北京后,以直属北京的地区为北直隶,直属“留都”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北直隶包括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河南、山东小部地区。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3]倜傥(tì tǎng替倘):豪放洒脱。[4]内行:居家的言行。笃修:诚恳而美好。[5]著功烈:行显赫的功业。[6]高攀龙:字存之,无锡人,明万历进士,天启时因反对魏忠贤被革职,讲学无锡东林书院,为东林党领袖之一,后魏忠贤派人往捕,投水死。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进土,官至吏部郎中,后被革职,与高攀龙等同讲学于东林书院,世称“高顾”,亦为东林党领袖之一。[7]名义:名节。[8]叨“通“饕”,贪焚。叨秽者:指贪官污吏。[9]杨涟:字文儒,号大中,应山(今湖北省应山县)人,曾上疏数效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逮下狱,死于狱中。左光斗:见前《左忠毅公逸事》注[1]。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今浙江省嘉善县)人,因疏劾魏忠贤下狱,死狱中。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人,为魏党诬陷被捕,死于狱中。[10]鹿正:明末文学家鹿善继之父,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人。曾倾家营救杨涟、左光斗,时称鹿太公。张果中:字子度,新城(今河北省新城县)人。杨、左之狱起,孙奇逢、鹿正及张果中商议,募捐得数千金,入京营救,杨、左死狱中,营救未成。后周顺昌被捕,孙又筹金数百加以营救,周顺昌死,孙乃以筹金为办丧事。[11]范阳:古郡名,辖区相当今北京大部,及天津、河北保定部分地区。容城、定兴、新城俱属古范阳郡。烈士:古时指有志功业,壮怀激烈之士为烈士,与今义不同。[12]孙承宪:字稚绳,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人,万历进士,天启初,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包括顺天、保定、辽东等地),后为魏忠贤排挤去职。祟帧十一年清兵攻高阳,孙率家人守城拒敌,城破自杀。经略:明代有重要军务时,特设经略,负责一个地区的军务。[13]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东南)人。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明末文学家。万历进士,曾支持东林党人的斗争。明亡,清兵攻定兴,城陷被害。著有《无欲斋诗抄》等。[14]疏请入见:上疏请求进京见驾。[15]台垣:台院,即御史。当时御史黄宗昌、巡抚张其平等,都上奏章推荐孙奇逢。交荐屡征:交相推荐,屡次征聘。[16]职方:官名。当时在兵部设职方司,掌管疆域地图等。赞:辅助。[17]易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五公山:在易县西。[18]教条:劝谕性的条规。[19]弦歌:古代读诗,用王琴瑟伴奏者称“弦歌”,后即泛指儒家的礼乐文化教育。[20]国朝:古人称本朝为国朝,此指清朝。[21]国子祭酒:学官名,为旧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持人。[22]敦趣(cù促):即敦促。[23]新安: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24]百泉:在河南辉县西北的苏门山麓,为休养游览胜地。[25]水部郎:工部属员,掌水利等事。马光裕:字绳诒,山西安邑(今运城县)人。奉:奉送。夏峰:苏门山诸峰之一。[26]聚:村落。[27]象山:陆九渊字子静,江西金溪人,曾讲学于象山(在今江西省贵溪县西南),世称象山先生,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也讲理,但不承认程朱所讲的客观绝对的“天理”,而主张“心即理”,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阳明: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县)人,曾居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继承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强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提倡“致良知”,认为封建伦常道德观念,都是人生而有之的禀性(即“良知”)。王阳明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学说在明中后期形成学派,影响很大。[28]和通:融和贯通。朱子: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主张存在客观绝对的“天理”,而“天理”的内容又不外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维系封建的纲常秩序。朱熹的学说源于北宋程颢、程颐的学说,故与二程之学合称“程朱理学”,在明清时代被尊为官力哲学,影响极大。[29]刻砥:刻苦磨炼。[30]开:启发。[31]庸行:日常行事。[32]町畦(tīng qí厅其):界限。“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33]牧竖:牧童。旧称童仆曰“竖”。[34]阴为之地:暗中为他留下余地,不过分逼迫。地:地步,余地。[35]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36]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37]吾侪(chái柴):我辈。[38]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人,宋元之际学者,著有《静修集》。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人,嘉靖进士,以纠劾严嵩被害。[39]分:料想。[40]质行:品质操行。[41]谱:记述。[42]荦荦(1uò洛):分明。[43]孙少师:即孙承宪。少师一般为大官加衔,并无实职。[44]“介于石,不终日”:语出《易•豫》。“介于石”,《说文通训定声》认为“介”假借为“扴”,《朱子语类》:“介于石,言两石相摩击而出火之意。”[45]殆:大概。庶:差不多。该句意为孙承宗的遭遇大概就近似《易》所用“介于石,不终日”吧。

此文表现孙奇逢不畏权奸势焰的刚直正义的品格和明亡后拒不仕请的志行,也多少寄寓着作者的民族感情。文中颂扬孙坚持陆、王、朱子之学,立身孝义,则表现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

方苞倡言“义法”,尤为讲究剪裁取舍,对人物传记,更强调去粗取精,舍其“末迹”,著其大节,以精当的材料,表现人物主要的精神品格。对于记人记事之文,这确是一个可取的原则。此文及以上叙陈驭虚、钱澄之事迹等文,均取此原则。

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始终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父辈们用双手在荆棘中开创的路,需要在千千万万代子孙的努力中坚持,在坚持中开辟新纪元。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树立起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中,用行动与汗水去兑现自己的承诺。

“理想是现实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它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人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更是人的精神支柱。”《中学生道德修养读本》中这几句简单的话语概括了理想在生活中的意义。有位哲人说过“人不能对生活失去希望,希望是生命的阳光;人更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生命的导航。”由此可见,理想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若是在暂时丧失信心时,仍然坚持自己矢志不渝的理想,那么也会重燃希望之光,理想是心灵的翅膀,是生命的导航。掌好自己手中的舵,就是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曾经站在历史的交岔口上,如今我们成了跨世纪的一代人。身上肩负的再也不是家中两袋大米、几瓶黄油的责任,我们正肩负着祖国的明天与未来。2020年,是令国人振奋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完成了几代华夏儿女的心愿,中国申办成功2020年奥运会;中国足球出线了;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2020年,在世界的纪事录中,“中国”一次次被13亿华夏儿女叫喊着,被世界人民认同、支持着。祖国走出了它那苦难耻辱的历史,走向光辉的明天。可当我们静静思索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时,就不难看出这是几辈中华儿女不断坚持、努力的结果,他们凝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而今终于实现了。我想正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理想执着的追求,点滴积累,才会有伟大的成功。

可要是再想想,倘若当年申奥失败,击垮了全国人民的信念,中国人民,为此放弃希望,放弃争取,放弃努力和将来的一切可能,那么相信1992年北京的不眠之夜还会重演,2020年也还会是令中国人遗憾的一年;中国足球几十年没有出线,若是所有足球教练、运动员、所有支持足球的国人一味为之伤心、为之失落而丧失再次进军世界的勇气,2020年还会是令中国人遗憾的一年;中国加入世贸,形象地说盼这天中国人已从黑发盼到了白发,若是一次次谈判,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满怀希望的期待,一次次落空,中国人放弃了自己的努力、目标,那么2020年也还会是令中国人遗憾的一年。然而伟大的民族顶着巨大的压力,战胜了一切,赢得了成功。我们的民族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迎来了历史的新纪元,每个炎黄子孙无不为之骄傲、为之振奋。

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放眼看看现在社会有多少有志气有抱负的优秀青年,他们都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李云迪从小就有理想成为国际一流的钢琴大师,经过13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7岁时获得了素有“钢琴奥运”之称的肖邦钢琴比赛金奖,成为“中国的肖邦”;成会明拥有一个让电动汽车跑遍世界的绿色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与小小的纳米成了朋友,在近20年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合成了大量的纳米纤维和单壁碳纳米管,在纳米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复旦大学毕业的王长田立志要建造“中国的时代华纳”。经过十几年时间的探索与努力,在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中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市场,《中国娱乐报道》、《世界娱乐报道》、《中国音乐风云榜》都“火遍”全国近百家的电视台。无论是李云迪、成会明还是王长田,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而是十几年辛勤努力付出的回报,他们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当代青年的榜样与表率。

然而,如今也有一部分中学生,他们拥有理想,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在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却向困难低了头,甚至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位女高中生,成绩优异,却因高考录取单上没有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早早结束了自己如花般的生命,可实际上是公布单上遗漏了她的名字,但当录取单送到她家时,她却已经长眠于地下了。这令人心痛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如此轻意放弃了生命,一点点小挫折都可以击垮她,是因为她没有强大的理想支柱。中学生的理想正处于形成期,而理想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我们正站在人生画卷刚刚展示树立理想是人生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自己成长中的每一次失败和每一次成功,“胜不骄、败不馁”。我们要将生命旅程中的挫折、失败看作成功的阶梯,有句歌词写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理想不等同于一次成功,更不是一次失败所能击垮的,它是人生的一种信仰,是人用决心、毅力、坚持筑成的金字塔,我们谁也不无法逃掉垒筑我们各自心目中的金字塔时所付出的汗水与眼泪、没有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丰硕的回报。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我们的不平凡在于我们经历了中国伟大的转折;我们的不平凡在于我们跨越了一个世纪,并且肩负着新世纪赋予的重任。而我们的不平凡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必须经得起历史的重担,必须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一路长扬理想的风帆,远航的船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再多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伟大的勇气所折服,被坚定的信念所击败。坚持,坚持,再坚持,理想意味着千百次跌倒后的站起来,意味着风雨过后的彩虹,意味着眼泪、汗水后的成功。

回答者: 1030243957 - 初学弟子 一级 2020-9-6 12:04

《孙征君传》翻译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少年时风流倜傥,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自负有着经世之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十七岁,在万历二十八年考顺天乡试考中。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为看做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坐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他们才得以寻回遗体,这就是世间所传“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归安(地名)的茅元仪和鹿正的儿子子善继都在孙承宗幕府。孙奇逢悄悄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事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皇帝御床哭泣,最后用严厉旨意把承宗截留在半路不得回京。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大义。御史和巡抚都交相上疏推荐孙奇逢出来做官,但孙奇逢不愿做,孙承宗想上疏请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危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亲故跟着以保护他的多达几百家,孙奇逢制定规程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读书教化。

到了清朝时代,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他,有关部门敦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搬家到新安,已经渡过河(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奉送给他,逆(此字难解)率领子弟耕种,四方来求学的人,愿留下来的人,也授给田地让他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于是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作为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练,守父母的丧期,是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无论贤能愚笨的人,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也一定会诚心对待,由于这样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

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估计他们是想反清复明)?”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死了,享年九十二岁。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奉祀孙奇逢,而容城的同刘因、杨继盛一起祭祀,保定的同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忆起在学宫祭祀,天下无论知与不知,皆称孙奇逢为夏峰先生。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开始自己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进入死亡的次数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因此学贵知命而不惑。”孙奇逢论学的书很多,他的品质操行,学者们都记述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单单记述他那些分明的大行。正当高阳孙承宪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宪两次被起用两次被罢免,到头来无所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是这样吧。

奋斗

品一杯香茗,舒展一下疲惫的身体,闭眼静静享受,这美好的大学时光。

这等生活是如此悠闲,这等生活有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少年之时,哪有闲情听宿友大谈八卦?气盛之时,打盹也被看成是打发光阴。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崭新的生活;十几年的奋斗,给了我冲向顶峰的动力。正如富强的中国一样,我,与许多不计辛劳的人,一起跨入梦想的殿堂。

心中的空地交予回望与畅想。结草衔环,无数的身影与笑貌浮现在脑中。若论能奋斗至今的原因有三:父母,老师,自己。可能有人对我列出的嗤之以鼻,认为其他的更为重要。一个硬币总是有两面的,重要的事在重要时刻就会突现出来,而我对此三种因素有特别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谢之念。

春风吹过去,夏蝉又鸣叫了,虽万事万物在不停息的运转、变化,然一直在我们的父母,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最是难忘,我们心情低落,父母比我们还颓废;最是难忘,我们身体有状况,父母比我们还茶饭不思。父母正如阳光雨露一样哺育我们。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刚踏入大学的人来说,中高考时父母的紧张感已深烙于我们心中。所谓啃老族,不仅仅指在财力、物力上,至少,我认为,在感情上,我们欠了父母一大笔债。把我所拥有的都给你,你的悲伤就是我的痛苦。父母并非只是嘴皮上说说而已。真心付出了,他们无怨无悔,我们有所愧疚。

估计,我奋斗至今,对老师抱有感情颇深。正所谓严师如严父,名师出高徒(并非自诩)。在鸟鸣啾啾,树阴丛丛的小道上,遇到一些谈笑风生的师生,相对于如今的师生相接触较少来说,我真怀念恩师。有时,发现自己的身上的确有一些原来老师的影子。无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言语交涉。就现在择选的专业来讲,我都觉得自己是某些老师的复本。无论是严厉的,还是和蔼的;无论是相遇较早,还是相见恨晚;无论是相处较短,还是相待较长,老师就是老师,无论所有的细节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学习与生活。当我遇到挫折、困难时,老师总是安慰、鼓励我。有时老师也与同学们打得火热。有时恩师教学方法格外有特点,能够即时地鼓励、奖励我们。我的一位英语老师说,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切勿浑浑噩噩的过一生。这样一来,我的那些老师们之所以魅力十足,是因为建立在丰富的经验之上,给予了诸如我之类的学生们高尚的品德及无价的人生哲理。

再次,感谢自己。勇敢的奋斗主角乃是自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享受了不少的荣誉,获得了不少的快乐。然而,承受了好些的痛苦,承受了好些的不安。面对无穷的困难和接连的窘境,我们坚持奋斗。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紧握拳头,锻炼自己的毅力,提升自身的品质。也曾颓废无奈过,而信心的拥有则是至今风云叱咤的任何一人的财富。能够在人生的长河中,持一柄长桨,扬一股白帆,悠闲地欣赏岸边的风景,作为掌舵人,决定方向的人,夸大点说,是值得尊敬的。

又呷了一口茶,拉开窗帘,沐浴着美好的晨光。一日之计在于晨啊!一生之计在于少年!奋斗到这一阶段,并非为为人生的超颠峰了。一谚语曰:这一切都会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逝去的终不会回来。辉煌只是以前得荣誉,努力过也就不甚后悔的。

现在,我们前进的舟已扬起了帆,而在长河中向前行进时,一定程度上是顺着风的。那些好的政策,良好的社会条件及风貌,博学的老师及可爱的同学。似乎在此之前,奋斗是只顾粗略的欣赏岸边的风景,而忘了天空的繁星和皎洁的月亮。

获取的或许不可能很多,感谢的或许很少。一直需要并必定要坚持的是丰富知识与经验。一直奋斗,目的并非能够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并非是为能够有一个安心、无波澜的家庭。有人会经常问:人,生在这个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科学的总结,为了满足感与成功感。诗意的回答,只不过是做个过客。人在世上,匆匆一过,唯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生活充实。

因而,在人生这张白纸上,我们已经绘了一些背景,或彩色,或灰白。就像普通的烹饪一样,需要加菜,加调料。或许奋斗的一些小目标已定,但一直需要的一定是努力。

后记:不知如今社会上的学习风气如何,只为,生命如此可贵,人生如此短暂。他人是无所事也好,优哉游哉也罢。投入性的去学习,去钻研去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一棵小草也能是一大片

第后柬德升诸兄弟(周顺昌)全文翻译

计浒关分袂[1],节序倏更。独坐静思,长安花何如故园柳。三百五十人未知肝胆谁是,何如二三知己连床夜话,上下千古哉!南望迢迢,觉鸟啼云散,俱足增故旧之思,乡关之感。亦欲以微醉争之,苦不能酒。惟啜清茗数锺,伏枕求睡。梦中所见,或祖父声容,或相知歌啸,甚至牵衣画眉之态,俱恍恍欲似,醒来益令人百端交集。语云“昼思夜结”,良然良然!别后情景,大概可想。

今科繁费稍减,加以弟之省约,亦要得二百余金。已去其半,此半竟无门可贷,真是苦事。然大率识习使然,弟一人那能尽革,可奈何。月中分兵部观政,殊无政可观,不过作揖打躬升堂画卯而已[2]。天下事以虚文相蒙者,大半类是。今漫以书生当局,其筹边治河大政无论,有何以簿书钱谷之数,天下几何,茫不能对也。始知书不可不多读。平日为八股缘[3],用了许多功夫,徒做一不识时务进士,良可笑也。弟职应司理,偶展《大明律》一卷,深文刻字,多所未谙,乃信“读书不读律,致君终无术”两言非浪语也[4]。最恨者方今仕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计恶,计大计小,计贫计富,计迟计速。弟思今日正委吏乘田东西南北惟命之日[5],只宜信心做去,美恶贫富,升沉迟速,何所不可。须知银子取不尽,好官做不尽。予之角,去之齿,四其足,两其翼,造物自有定数,安用营营为。先儒云,学者不可把第一等事让别人做。又谓惟淡可以从俭,惟俭可以养廉。在味哉,有味哉!间尝以此意示之共事者,不谓迂则谓矫。弟正甘心,独怪夫世之不为迂不为矫者,众亦相顾大笑。

意气相期,孰如吾五人。近于合榜中,偶得一真士,相合尤奇,时正辞部日也,耳目甚众,彼独以白须挺立于冢宰前[6],了无退避状,无不抚掌。弟谓世人那一件不思做假,此人尤犯仕途大忌,何以独真,乌须药岂少哉?实是有血性男子。急访之,乃丙午科鹿善继也。果雅负北方之望,弟即以是笑问,渠亦骇焉。遂过我竟日,扬搉千载[7],抵掌时事,言朗朗可听也。至一种热肠劲骨,布衣蔬食之志,视吾五人殊不减。勿谓燕市中无荆卿、高渐离也[8]。竟代四知己订交矣,四知己亦为之快心否?

百余日不得一晤,几成郁结病。一夕风雨破纸窗乱入,愁不能寐,伸笔书之,不自知其言之长也。青莲云:“长安如梦里,何日得归期?”使我凄绝。合宅想清嘉如昔,三老伯谨以空函候问,曷胜愧汗。

注释:

[1]浒关:即浒墅关,在今江苏吴县西北。[2]画卯:旧时官署照例于卯时开始办公,相当于早晨五点至七点,吏役人员都要按时到衙门签到,叫做“画卯”。这里是聊以应景的意思。[3]八股:明代流行的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段落有严格的规定,每篇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从起股到束股这四个部分,中间都有两段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形式呆板,束缚人的思想。[4]“读书”二句:苏轼《戏子由》:“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终无术。”致君,协助君王实现目标。[5]乘田:春秋时鲁国管理牧场养六畜的小吏。[6]冢宰:官名。为辅佐天子之官,后因以指宰相。[7]扬搉:扼要论述。[8]荆卿:战国末荆轲,喜读书击剑。燕太子丹用重金相聘,要他去刺杀秦王。他出发时,高渐离击筑于易水送行。他带着燕国地图,图内藏着匕首。献图时,图穷匕首现,刺秦王不中,被杀。高渐离:战国末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政,他到易水击筑送行。后来秦王熏瞎其双眼,让他击筑,他在筑内暗藏铅铁,扑击秦王,不中,被秦王杀死。

魏忠尧,往往字符。饱肚与少胜②,学书三年,再与魏台祖,邯郸淳,韦的③和其他会议的笔山上。姚明一直问蔡惟伯喈④招出生,但遗憾的是没有用的诞生。来自哭闹呕吐。王朝灵丹妙药,挽救五,生活。并诞,他的墓发掘瑶人,然后得到的。姚明什至笔更好。 Yao竟似校书,画都躺在桌子对面⑤,⑥一天忘记去厕所。见万类各,就像这本书。瑶山乡三色书⑦,最美妙的人第八⑧。

(从羊选定欢迎的“笔图”)

①评钟繇(YOO):三魏大臣,书法家。 Jin王羲之书法而闻名,他说,“钟王”。 ②生:脚本先驱。饱肚山:山名,在河南省。 ③卫台租:曹操。邯郸淳:魏作家写书法很有研究。卫生:魏书法家。 ④蔡伯杰(杰):汉族,工书画。 ⑤已通过该表:被子是手绘穿着。 ⑥洗手间:如厕。 ⑦三色书:楷书,行书,草书。 ⑧第八名:汉字书法名。

翻译魏忠尧,字常,小将刘生跟随饱肚山,一个为期三年的书法学习,然后,与曹操,邯郸淳玮生等(书法家)讨论书法技能。生下魏钟繇蔡伯杰借正品,伟的一毛不拔,不仲要。钟繇(愤怒地)击败自己的胸口,直到呕吐。曹钟繇救援与五万能的,仲要才得以生存下来。直到卫的,仲要威的人抢劫了坟墓,这是正宗的杰蔡伯。因此,钟繇的笔更精彩。仲要忠诚考虑书法,躺在床上,被子是手工(书法)写穿了,去厕所,回到房间1天忘记。看到的东西在世界上都写下来。钟繇擅长写楷书,行书,草书书写第八最巧妙的言辞。

《周顺昌传》怎么翻译??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已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周顺昌在地方上很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些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辱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

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急!

欢迎分享转载→ 周顺昌文言文翻译

用户评论

© 2013-2021 - 天天句子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1006191号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